电话:186-8067-8570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考证试题

2012特种设备无损检测射线1,2级培训考核习题集是非判断题4

来源:无损检测人才网 时间:2012-08-24 作者:2012特种设备无损检测射线 浏览量:
文章概况:2012特种设备无损检测射线1,2级培训考核习题集是非判断题4

2012特种设备无损检测射线1,2级培训考核习题集是非判断题1

2012特种设备无损检测射线1,2级培训考核习题集是非判断题2

2012特种设备无损检测射线1,2级培训考核习题集是非判断题3


5.1 暗室的墙壁应涂墨绿色,水槽不可以用白色瓷砖。 ( )

5.2 水是保证冲片质量的关键,应使用饮用自来水,否则应设专线供自来水。 ( )

5.3 使用地下水冲片对底片质量没有影响。( )

5.4 手工洗片时,为保证显影液的温度,可将加热棒直接放人显影槽中加热。( )

5.5 一般情况下,米吐尔与对苯二酚配合使用来增加显影能力和反差。( )

5.6 对曝光过度的胶片,为获得符合要求的底片,可采用缩短显影时间来补救。 ( )

5.7 胶片曝光部分越多,耗费的显影液越少。( )

5.8 显影液温度过高,会导致影像颗粒度粗大。 ( )

5.9 显影时间过长,会导致影像灰雾度过大。 ( )

5.10 胶片放进老化的显影液中显影,会使底片产生黄色灰雾;显影液被定影液污染,会使底片产生双色灰雾。 ( )

5.11 当显影槽不放盖时,显影液就会被氧化,从而降低显影液的浓度。 ( )

5.12 定影液有两个作用:溶解未曝光的AgBr和坚膜。()

5.13 显影液是碱性的,定影液是酸性的。( )

5.14 胶片从放人定影液开始直到所有的AgBr颗粒消失这段时间称为定影时间。

( )

5.15 把显影后的胶片直接放入定影液,易产生不均匀的条纹,易使定影液失效。( )

5.16 潜影形成后如不及时冲洗,有可能出现“潜影衰退”的现象。( )

5.17 射线检测工作量较小,暗室处理时可采用盘中冲洗。( )

5.18 胶片处理分为手工冲洗和自动冲洗,标准推荐采用自动冲洗的方法。 ( )

5.19 若采用自动洗片机洗片,透照时必须严格控制曝光规范。( )

5.20 暗室手工冲洗胶片的关键是显影槽必须有恒温装置。 ()

6.1 评片一般应在专用评片室内进行。评片室应整洁、安静,温度适宜,光线应暗且柔和。 ( )

6.2 按标准规定,评片应在专用评片室内进行,评片室内的光线应暗淡或全暗,室内照明用光不得在底片表面上产生反射。 ( )

6.3 标准规定,底片评定范围的亮度应满足:当底片评片范围内的黑度D2.5时,透过底片评定范围内的亮度应不低于30cd/m2;当底片评片范围内的黑度D>2.5时,透过底片评定范围内的亮度应不低于l0cd/m2 ( )

6.4 JB/T4730.2-2005要求,黑度计可测的最大黑度应不小于4.5,测量的误差值应不超过±0.1 ()

6.5 标准中规定,所使用标准黑度片至少应每年送计量单位检定一次。 ( )

6.6 为评价缺陷数量和密集程度而设置的一定尺寸的方形或矩形区域定义为缺陷评定区。 ( )

6.7 为检查背散射,在暗盒背面贴附一个“B”铅字,若在较黑背景上出现“B”的较淡影像,就说明背散射防护不良,应予重照;如在较淡背景上出现“B”较黑影像,则不作底片判废的依据。 ( )

6.8 为检查底片的灵敏度,每张底片上都必须有像质计。 ( )

6.9 标准规定,在底片的焊缝上能够清晰地看到长度不小于l0mm的金属丝影像时,则认为该丝是可识别的。 ( )

6.10 按标准规定,小径管使用等丝专用像质计时,在底片的焊缝上能够清晰地看到至少两根金属丝,则认为是可识别的。( )

6.11 标准规定,若在底片黑度均匀部位(一般为相邻焊缝的母材金属区),能够清晰地看到长度不小于l0mm的断续金属丝影像时,则认为该丝是可识别的。 ()

6.12 按标准规定,小径管使用等丝专用像质计时,在相邻焊缝的小径管母材金属区能够清晰地看到至少两根金属丝,则认为是可识别的。 ( )

6.13 标准规定,用X射线透照截面厚度变化大的工件时,底片黑度允许降低,但AB级最低黑度允许降至1.2( )

6.14 管子焊缝双壁双影法透照时,焊缝影像的间距以310mm为宜,最大间距不得超过15mm ( )

6.15 长宽比小于或等于3的缺陷定义为圆形缺陷。长宽比大于3的缺陷的定义为条形缺陷。 ()

6.16 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制造的压力容器、低温压力容器、球形压力容器及焊缝系数取1.0的压力容器,其焊缝表面不得有咬边。 ( )

6.17 底片评定的宽度一般为焊缝本身及焊缝两侧热影响区的范围。( )

6.18 钢制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中的缺陷可分为裂纹、未焊透、未熔合、条形缺陷和圆形缺陷五类。( )

6.19 按标准规定,压力管道环向对接焊接接头的缺陷,按性质可分为裂纹、未熔合、未焊透、条形缺陷、圆形缺陷、根部内凹和根部咬边共七类。 ()

6.20 按标准规定,钢制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中的缺陷按性质可分为裂纹、未熔合、未焊透和条形缺陷等共四类。 ( )

6.21 双壁透照,缺陷评定所依据的厚度为T( )

6.22 标准规定,钢制承压设备I级和Ⅱ级对接焊接接头内不允许存在裂纹、未熔合、未焊透和条形缺陷。 ()

6.23 标准规定,钢制承压设备Ⅱ级和Ⅲ级对接焊接接头内不允许存在裂纹、未熔合和未焊透。 ( )

6.24 圆形缺陷长径大于或等于1/2板厚时应评为Ⅳ级。 ( )

6.25 钢制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条形缺陷处于同一直线上,且相邻缺陷的间距小于或等于较长缺陷长度时,应作为1个缺陷处理,且间距也应计入缺陷的长度之中。 ( )

6.26 钢制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中,在圆形缺陷评定区内同时存在圆形缺陷和条形缺陷时,应进行综合评级。 ( )

6.27 局部射线检测的底片在界线标记以外的缺陷也应评定。 ( )

6.28 底片有效评定区是指两搭接标记之间为长,焊缝本身加焊缝两侧5mm为宽的范围。( )

6.29 对于单壁外透照100%检测的环向对接焊接接头而言,当底片端部有条形缺陷时,应将该端搭接标记与相邻底片上的搭接标记重叠接长观察评定。 ( )

6.30 对于源置于曲面的中心作周向100%检测的环向对接焊接接头而言,当底片端部有条形缺陷时,应将该端搭接标记与相邻底片上的搭接标记重叠接长观察评定。 ( )

6.31 有一母材公称厚度T24mm的钢制容器,按图样要求,焊接质量≤Ⅱ级为合格,在平行焊缝的一条直线上有两组条形缺陷,单个尺寸小于1/3T,其总长分别为21mml0mm,在12T的焊缝长度内仅有此二组条形缺陷,该底片应评为不合格。 ( )

6.32 T=4mm的钢对接焊接接头的底片上,仅有3mm2mrn的条形缺陷,且处于平行焊缝的一直线上,其间距8mm,该片应评定为Ⅲ级。 ( )

6.33 T=3mm的钢对接焊接接头的底片上,有长度6mm2mm的条形缺陷处于平行焊缝的一直线上,间距10mm,该片应评为Ⅲ级。 ( )

6.34 T=14mm的钢对接焊接接头的底片上,仅有6mm7mm平行焊缝的两个条形缺陷,其间距为4mm,两个缺陷在长度方向的最小间距为l0mm,该片应评为Ⅲ级。 ( )

7.1 Xγ射线损伤生物细胞的过程就是电离辐射过程。 ( )

7.2 电离是物质原子或分子受外界影响失去或得到电子从而成为带电离子的过程。

( )

7.3 电离辐射是指由直接电离粒子和间接电离粒子组成的射线。( )

7.4 照射量是用来表征Xγ射线对空气电离能力大小的一个物理量,而吸收剂量表征受照物体吸收电离辐射能量程度的一个物理量。 ( )

7.5 照射量这个概念仅适用于X射线或γ射线对空气的效应。( )

7.6 不带电的X射线或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时的能量转移过程分两个阶段:它首先把能量转移给次级电子,用比释动能来描述。然后次级电子通过电离和激发的形式,将能量转移给物质,用吸收剂量来描述。( )

7.7 所谓比释动能是指不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在单位质量的物质中释放出来的所有带电粒子的初始动能的总和。 ( )

7.8 空气比释动能率是在空气中距源1米处,对空气衰减和散射修正后的比释动能率。用lm处的μGy·h-1示。 ( )

7.9 在实际工作中,仪器直接测量的只能是照射量,而不是吸收剂量。因此,要计算辐射场中某点被照射物质的吸收剂量,就只能用该点的照射量进行换算。 ()

7.10 吸收剂量的国际单位是戈瑞,专用单位是拉德,两者的关系是1戈瑞=100拉德。

( )

7.11 吸收剂量相同,而射线的种类和能量不同时,对机体产生的生物效应有所不同而引入了当量剂量这个概念。 ( )

7.12 对于X射线和γ线而言,吸收剂量和当量剂量在数值上是相等的,即1Gy=1Sv

( )

7.13 对不同类型的电离辐射,只要吸收剂量相同,所产生的生物损伤程度也相同。

( )

7.14 当量剂量的国际单位是希沃特,已经废弃专用单位是雷姆,两者的关系是1希沃特=100雷姆。 ( )

7.15 当量剂量相同,小剂量漫性照射引起肌体不同器官或组织的敏感程度不同而引入了有效剂量这个概念。通常用有效剂量确定人体各器官的限量值。 ( )

7.16 辐射监测主要是指场所辐射监测和个人剂量监测。 ( )

7.17 个人剂量笔给出的是射线剂量的照射率值,剂量仪给出的是累积值。( )

7.18 个人剂量笔工作原理基于电离效应。 ( )

7.19 职业放射性工作人员,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不超过50mSv( )

7.20 公众中有关关键人群组的成员所受到的年有效剂量不应超过lmSv( )

7.21 职业放射性工作人员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但不可做任何追溯性平均)不得超过20mSv( )

7.22 由于现场环境复杂,进行Xγ射线检测时,划定控制区和管理区(或监督区)最好的方法是用剂量仪测定。 ( )

7.23 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证。

( )

7.24 相同管电压下,混凝土墙的半价层厚度是1/10价层厚度的5倍。 ()

7.25 在有射线辐射的场所,人体接受累积剂量与受照射的时间成正比。 ( )

7.26 射线强度是随穿过屏蔽物的厚度尺寸成指数规律减弱。 ( )

是 非 题 答 案

1.1×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0

1.11 1.12 × 1.13 1.14 1.15 × 1.16 1.17 1.18 1.19 1.20 ×

1.211.22 1.23 1.24 × 1.25 1.26 × 1.27 1.281.29 × 1.30

1.311.32 1.33 × 1.34 1.35 ×1.36 1.37 × 1.381.39 1.40

1.41× 1.42 1.43 × 1.44 × 1.45 1.46 1.47 1.481.49 × 1.50

1.51× 1.52 × 1.53 × 1.54 1.55 ×

2.1 2.2 2.3 × 2.4 2.5 × 2.6 2.7 × 2.8 2.9 ×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 2.24 2.25 ×2.26 2.27 2.28 × 2.29 ×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 2.38 2.39 × 2.40

2.412.42 2.43 2.44 2.45 ×2.46 × 2.47 2.482.49 2.50

2.512.52 2.53 2.54

3.1 × 3.2 × 3.3 3.4 × 3.5 3.6 3.7 × 3.8 × 3.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 3.16 × 3.17 × 3.18 3.19 × 3.20 ×

3.21× 3.22 3.23 3.24 × 3.25 3.26 × 3.27 × 3.28 3.29

4.1 4.2 4.3 4.4 × 4.5 4.6 4.7 × 4.8 × 4.9 × 4.10 ×

4.11× 4.12 × 4.13 4.14 4.15 ×4.16 × 4.17 4.18× 4.19 4.20

4.214.22 × 4.23 × 4.24 ×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

4.31× 4.32 × 4.33 × 4.34 × 4.35 4.36 × 4.37 4.384.39 4.40 ×

4.414.42 4.43 4.44 × 4.45 4.46 4.47 × 4.48× 4.49 × 4.50 ×

4.51× 4.52 × 4.53 × 4.54 × 4.55 ×4.56 × 4.57 4.58× 4.59 4.60

4.61× 4.62 4.63 4.64 4.65 ×4.66 4.67 4.68× 4.69 4.70

4.714.72 4.73 4.74 4.75 ×4.76 ×

5.1 5.2 5.3 × 5.4 × 5.5 5.6 × 5.7 × 5.8 5.9 5.10

5.11 5.12 5.13 5.14 × 5.15 5.16 5.17 × 5.18 5.19 5.20

6.1 6.2 × 6.3 6.4 × 6.5 × 6.6 6.7 6.8 × 6.9 × 6.10 ×

6.11× 6.12 6.13 × 6.14 × 6.15 ×6.16 6.17 × 6.186.19 6.20 ×

6.216.22 × 6.23 6.24 × 6.25 ×6.26 6.27 6.28 6.29 × 6.30

6.31× 6.32 6.33 × 6.34 ×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7.10

7.11 7.12 7.13 × 7.14 7.15 7.16 7.17 × 7.18 7.19 7.20

7.21 7.22 7.23 7.24 × 7.25 7.26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分享到:
相关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
客服服务热线
186-8067-8570
8:00-22:00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C 2009-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无损检测人才网 粤ICP备19133631号-1

地址: EMAIL:364759881@qq.com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