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位置:标准分享网>机械工程材料论文>W4Mo3Cr4V高速钢稀土多元共渗层的性能
W4Mo3Cr4V高速钢稀土多元共渗层的性能
  • 资料大小:

  • 更新时间:

    2008-09-04

  • 授权方式:

    共享学习

  • 资料格式:

    PDF

  • 软件等级:

  • 官方主页:

    http://www.ndt88.com

资料简介

利用稀土多元共渗工艺将碳、氮、氧、硫、硼、稀土元素同时渗入W4Mo3Cr4V高速钢表面,研究了多元共渗层的硬度、耐磨性能及表面残余应力等.结果表明:多元共渗层由化合物层(主要为氧化物、硫化物和碳化物)和扩散层组成;共渗层显微硬度最高达1 150 HV左右;多元共渗层较钢表面的摩擦因数大幅降低,耐磨性能提高,其表面产生了较高的残余压应力,有利于提高材料的疲劳性能.

所属栏目

材料性能及其应用上海市学科带头人计划资助项目(06XD14029);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B602)

收稿日期

2008/9/42009/4/28

作者单位

陈建: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上海 201620
原一高: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上海 201620
石霞琳: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 上海 200232
朱世根: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上海 201620
吴贺龙: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上海 201620

备注

陈建(1980-),男,上海人,硕士.

引用该论文:

CHEN Jian,YUAN Yi-gao,SHI Xia-lin,ZHU Shi-gen,WU He-long.Properties of Rare Earth Multi-elements Penetrated Layer on W4Mo3Cr4V High Speed Steel[J].Materials for mechancial engineering,2009,33(10):37~39
陈建,原一高,石霞琳,朱世根,吴贺龙.W4Mo3Cr4V高速钢稀土多元共渗层的性能[J].机械工程材料,2009,33(10):37~39


参考文献

【1】

彭其凤,张兴文.碳氮氧共渗工艺[J].新技术新工艺,1986(6):8-9.

【2】

郑水明.低温固体多元共渗在高速钢刀具上的运用试验及效果分析[J].江苏冶金,1999(1):55,63.

【3】

揭晓华,董小虹,黄拿灿,等.H13钢碳、氮、氧、硫、硼五元共渗层的性能研究[J].金属热处理,2002,27(7):21-23.

【4】

沈思特,谭昌瑶.合金元素在快速渗氮中的行为[J].四川工业学院学报,1992,11(3):164-173.

【5】

姚斌,杨英歌,陈飞,等.合金渗碳钢表面低温气体多元共渗研究[J].表面技术,2006,35(3):28-29.

【6】

刘志儒,程先华.稀土元素对碳氮共渗过程中渗层浓度的影响[J].金属科学与工艺,1986(3):13-16.

【7】

陈飞,周海,姚斌,等.Q235钢表面低温气体N,C,O多元共渗的研究[J].新技术新工艺,2005(4):35-36.

【8】

张世琼,陈君才,谭亚君.残余应力对表面淬火后45钢疲劳寿命的影响[J].昆明工学院学报,1986(3):72-81.

【9】

熊建民,毛为民,余天庆.残余应力对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J].湖北工学院学报,1996,11(4):7-11.

【10】

曾春华.残余应力对疲劳性能的影响[J].机械强度,1984,6(3):52-58.

标准分享网无损检测论文频道,免费下载【W4Mo3Cr4V高速钢稀土多元共渗层的性能】,仅供学习使用,不得商用,如需商用请购买正版W4Mo3Cr4V高速钢稀土多元共渗层的性能。谢谢合作

【关键词】 W4Mo3Cr4V钢 稀土多元共渗 耐磨性能 残余应力  陈建 原一高 石霞琳 朱世根 吴贺龙

猜下面文档对你有所帮助
机械工程材料论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