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 按标准规定,透照某一厚度的工件,其使用的管电压或选择的γ射线种类要受到控制,其目的主要是提高底片的清晰度,从而保证底片获得规定的质量要求。 ( )
4.12 X射线检测必须选用较低的管电压。 ( )
4.13 双壁透照时,确定γ射线最小透照厚度所依据的厚度为W。 ( )
4.14 射线透照时,选择X射线最高管电压所依据的厚度为W。 ( )
4.15 在采用γ射线对裂纹敏感性大的材料进行射线检测时,应采用T3类或较低类别的胶片,用以提高缺陷的检出率。( )
4.16 JB/T4730.2-2005规定的透照厚度等于穿过焊缝的厚度。()
4.17 按标准要求,射线检测一般应使用金属增感屏或不用增感屏。 ( )
4.18 JB/T4730.2-2005规定,透照时可以采用荧光增感或金属荧光增感,但仅限于A级。 ( )
4.19 由曝光因子的公式可知,焦距增加一倍,则曝光量是原值的4倍。 ( )
4.20 采用铅箔荧光增感时,不能根据曝光因子公式修正透照参数。 ()
4.21 透照厚度比K定义为一次透照长度范围内射线束穿过母材的最大厚度与最小厚度之比。 ( )
4.22 A级、AB级纵向对接焊接接头的K值应≤1.01。 ( )
4.23 按标准规定,A级、AB级环向对接焊接接头透照厚度比K≤1.1,当管子100mm
4.24 控制透照厚度比K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底片内的黑度在规定范围内变化。 ( )
4.25 一次透照长度L3是焊缝射线照相一次透照的有效检测长度。即在满足几何不清晰度和K值要求的前提下,按照标准规定,将搭接标记贴放在源侧或胶片侧附近焊缝的母材上,搭接标记之间母材上的长度。 ( )
4.26 采用双壁单影透照D0≥100mm管子时,焦距F选择的越大,一次透照长度越小。( )
4.27 透照某环缝,焦距相同,在满足透照比K值要求的前提下,双壁单影的一次透照长度L3,比单壁单影外透照的一次透照长度大。 ( )
4.28 由于结构、环境条件、射线设备等方面的限制,检测的某些条件不能满足AB级(或B级)射线检测的技术要求时,可以按A级射线检测技术进行检测。 ()
4.29 经合同各方同意,在采取有效补偿措施并保证像质计灵敏度达到要求的条件下,利用了 源采用双壁单影法透照管子环焊缝时,允许管子壁厚的下限值为5mm。( )
4.30 JB/T4730.2-2005规定,采用源在内中心透照方式周向曝光时,只要得到的底片黑度和像质计灵敏度符合标准要求,f值可以减小,但减小值不应超过规定值的20%。 ( )
4.31 JB/T4730.2-2005规定:如采用源在内作偏心单壁透照时,只要得到的底片黑度和像质计灵敏度符合标准要求,f值可以减小,但减小值不应超过规定值的50%。 ( )
4.32 搭接长度△L是指底片上搭接标记至底片端头的距离。 ( )
4.33 纵向对接焊缝接头双壁单影透照时,搭接标记应贴在胶片侧的工件表面上,底片上两搭接标记之间的长度即为有效透照长度。 ()
4.34 环向对接焊缝接头双壁单影透照时,搭接标记应贴在胶片侧的工件表面上,其有效透照长度为除两搭接标记之间的长度之外,两端还应有附加长度。 ()
4.35 源置于曲率中心对环向对接焊接接头进行周向曝光时,搭接标记放在胶片侧或源侧均可。 ( )
4.36 透照曲面工件,当焦距F小于曲率半径R时,为保证不漏检,搭接标记应放在胶片侧。 ( )
4.37 按标准规定,透照厚度W:单壁透照时,为射线照射方向上材料的公称厚度T,双壁透照时为2T。 ( )
4.38 双壁透照,像质计的选用和像质评价所依据的厚度为W。 ( )
4.39 一次曝光连续排列的多张胶片时,至少在第一张、中间一张和最后一张胶片处各放置1个像质计。()
4.40 环向对接焊接接头采用源置于中心周向曝光时,至少在圆周上等间隔地放置4个像质计。( )
4.41 球罐对接焊接接头采用源置于球中心全景曝光时,至少在北极区、赤道区、南极区附近的焊缝上沿纬度等间隔地各放置3个像质计,在南、北的极板拼缝上各放置1个像质计。 ( )
4.42 环向对接焊接接头作中心周向曝光时,若透照区为抽查或返修复照的,则每张底片上均应有像质计影像。 ( )
4.43 按JB/T4730.2-2005标准规定,单壁透照中,如果像质计无法放置在源侧,也可以放于胶片侧,但应进行对比试验,使实际透照的底片灵敏度符合要求。 ()
4.44 按JB/T4730.2-2005标准规定,像质计无法放置在源侧,也可以放于胶片侧,但应进行对比试验或提高一个应识别丝号,使实际透照的底片灵敏度符合求。 ()
4.45 当像质计放置在胶片侧时,应在像质计上适当位置放置铅字“F”作为标记,“F”标记的影像应与像质计的标记同时出现在底片上,且应在检测报告中注明。 ( )
4.46 在可以实施的情况下应选用单壁透照方式,在单壁透照不能实施时才允许采用双壁透照方式。 ()
4.47 现有一板厚10mm,纵向对接焊接接头长640mm的筒节,需按标准的AB级100%透照,选用焦距600mm,使用胶片长360mm,只需两次曝光即可满足要求。 ( )
4.48 现有一板厚14mm的焊接试板,纵向对接焊接接头长450mm,选用700mm焦距,使用300mm长胶片,一次曝光两张胶片即可满足标准AB级100%检测要求。 ()
4.49 现有一壁厚10mm,内径450mm的压力容器环向对接焊接接头要求20%透照,选用600mm焦距做单壁外透照,使用360×80mm胶片,透照一片即可满足标准AB级要求。( )
4.50 现有一壁厚12mm,内径450mm的压力容器人孔组件,纵向对接焊接接头长250mm,纵、环向对接焊接接头均要求100%透照。现仅能采用XXQ2505定向X光机作单壁外透照,焦距取600mm,胶片长300mm,纵向对接焊接接头透一片,环向对接焊接接头曝光6次即可满足标准AB级要求。 ( )
4.51 现有一壁厚48mm,内径500mm的高压容器环向对接焊接接头(氩弧焊打底),因无人孔,仅在透照侧的封头上有一Φ50mm孔,只能采用γ射线作中心内透照,由标准AB级要求查得像质计放于源侧应识别丝号为8,底片上可识别的最大丝号刚好为8,此底片灵敏度合格。 ( )
4.52 现有一壁厚50mm,内径400mm的高压容器,其环向对接焊接接头采用了 源作中心周向曝光,已知源的焦点尺寸为Φ3×3mm,采用阿克发D5带状胶片(自带铅增感屏),按JB/T4730.2-2005标准AB级要求,可一次曝光检测整条环向对接接头。 ( )
4.53 筒体纵向对接焊接接头透照时,一般用600mm焦距,每片的一次透照长度取250mm。若选用800mm焦距使用周向X光机一次曝光两张片,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 )
4.54 现有一Φ159×7mm接管对接焊接接头,要求检测比例100%,若焦距采用310mm,按JB/T4730.2-2005的要求应透照7片。( )
4.55 有一壁厚20mm,内径400mm的封头与筒体环缝,可采用XXH2505射线机作周向检测。 ( )
4.56 对于某一种胶片,其曝光量与相应的底片黑度之间关系的曲线称曝光曲线。
( )
4.57 按标准规定,若采用γ射线透照时,总的曝光时间应不少于输送源往返所需时间的10倍。 ( )
4.58 表征射线能量、工件厚度和曝光时间三者关系的曲线称曝光曲线。 ( )
4.59 即使管电压相同,不同X射线机所产生的X射线的线质也是不同的。 ()
4.60 对每台在用射线设备均应做出常用检测材料的曝光曲线。 ()
4.61 X射线检测时,AB级射线检测技术曝光量的推荐值应不小于15mA.min。 ( )
4.62 在相同射线能量下,透照厚度增大,散射比增大。( )
4.63 射线透过有余高焊缝后到达胶片上的散射比,总大于透过厚度与爆缝相同的平板后到达胶片上的散射比。 ( )
4.64 照射量的国际单位是库仑/千克,专用单位是伦琴,两者的关系是1库仑/千克=3.877×103伦琴。 ( )
4.65 增大底片宽容度通常的方法是降低管电压。 ()
4.66 在X射线管窗口加滤波板的作用是增大宽容度,消除边蚀散射。 ( )
4.67 对截面厚度差较大的工件,在保证灵敏度要求的前提下,应增大宽容度。( )
4.68 小径管是指内直径D0小于等于100mm的管子。 ( )
4.69 按标准规定,小径管环向对接焊接接头采用倾斜透照方式椭圆成像时,应当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 T≤8mm;(2)焊缝宽度g≤D0/4。 ( )
4.70 按标准规定,对小径管环向对接焊接接头不满足倾斜透照方式椭圆成像条件或椭圆成像有困难时,允许采用垂直透照方式重叠成像。 ()
4.71 双壁双影法透照小直径管子对接焊缝接头时,若使用一般像质计时,其应识别的线径丝号必须用铅字标记或对准中心标记,以正确辨认应识别丝号。( )
4.72 小径管采用双壁双影倾斜透照方式椭圆成像,b值的大小为D0+2。 ( )
4.73 小径管采用双壁双影垂直透照方式重叠成像,b值的大小为D0+4。 ( )
4.74 小径管环向对接接头透照椭圆成像时,影像的开口宽度应控制在1倍焊缝宽度左右。( )
4.75 JB/T4730.2-2005规定,外径小于等于89mm的管子对接焊缝接头应采用双壁双投影法透照。 ( )
4.76 按标准规定,对外径大于100mm的管子对接焊接接头透照时,K值和一次透照长度可适当放宽,整圈焊缝的透照次数不少于4次。 ()
5.1 暗室的墙壁应涂墨绿色,水槽不可以用白色瓷砖。 ( )
5.2 水是保证冲片质量的关键,应使用饮用自来水,否则应设专线供自来水。( )
5.3 使用地下水冲片对底片质量没有影响。( )
5.4 手工洗片时,为保证显影液的温度,可将加热棒直接放人显影槽中加热。( )
5.5 一般情况下,米吐尔与对苯二酚配合使用来增加显影能力和反差。( )
5.6 对曝光过度的胶片,为获得符合要求的底片,可采用缩短显影时间来补救。 ( )
5.7 胶片曝光部分越多,耗费的显影液越少。( )
5.8 显影液温度过高,会导致影像颗粒度粗大。 ( )
5.9 显影时间过长,会导致影像灰雾度过大。 ( )
5.10 胶片放进老化的显影液中显影,会使底片产生黄色灰雾;显影液被定影液污染,会使底片产生双色灰雾。 ( )
5.11 当显影槽不放盖时,显影液就会被氧化,从而降低显影液的浓度。 ( )
5.12 定影液有两个作用:溶解未曝光的AgBr和坚膜。()
5.13 显影液是碱性的,定影液是酸性的。( )
5.14 胶片从放人定影液开始直到所有的AgBr颗粒消失这段时间称为定影时间。
( )
5.15 把显影后的胶片直接放入定影液,易产生不均匀的条纹,易使定影液失效。( )
5.16 潜影形成后如不及时冲洗,有可能出现“潜影衰退”的现象。( )
5.17 射线检测工作量较小,暗室处理时可采用盘中冲洗。( )
5.18 胶片处理分为手工冲洗和自动冲洗,标准推荐采用自动冲洗的方法。 ( )
5.19 若采用自动洗片机洗片,透照时必须严格控制曝光规范。( )
5.20 暗室手工冲洗胶片的关键是显影槽必须有恒温装置。 ( )
6.1 评片一般应在专用评片室内进行。评片室应整洁、安静,温度适宜,光线应暗且柔和。 ( )
6.2 按标准规定,评片应在专用评片室内进行,评片室内的光线应暗淡或全暗,室内照明用光不得在底片表面上产生反射。 ( )
6.3 标准规定,底片评定范围的亮度应满足:当底片评片范围内的黑度D≤2.5时,透过底片评定范围内的亮度应不低于30cd/m2;当底片评片范围内的黑度D>2.5时,透过底片评定范围内的亮度应不低于l0cd/m2。 ( )
6.4 按JB/T4730.2-2005要求,黑度计可测的最大黑度应不小于4.5,测量的误差值应不超过±0.1。 ()
6.5 标准中规定,所使用标准黑度片至少应每年送计量单位检定一次。 ( )
6.6 为评价缺陷数量和密集程度而设置的一定尺寸的方形或矩形区域定义为缺陷评定区。 ( )
6.7 为检查背散射,在暗盒背面贴附一个“B”铅字,若在较黑背景上出现“B”的较淡影像,就说明背散射防护不良,应予重照;如在较淡背景上出现“B”较黑影像,则不作底片判废的依据。 ( )
6.8 为检查底片的灵敏度,每张底片上都必须有像质计。 ( )
6.9 标准规定,在底片的焊缝上能够清晰地看到长度不小于l0mm的金属丝影像时,则认为该丝是可识别的。 ( )
6.10 按标准规定,小径管使用等丝专用像质计时,在底片的焊缝上能够清晰地看到至少两根金属丝,则认为是可识别的。( )
6.11 标准规定,若在底片黑度均匀部位(一般为相邻焊缝的母材金属区),能够清晰地看到长度不小于l0mm的断续金属丝影像时,则认为该丝是可识别的。 ()
6.12 按标准规定,小径管使用等丝专用像质计时,在相邻焊缝的小径管母材金属区能够清晰地看到至少两根金属丝,则认为是可识别的。 ( )
6.13 标准规定,用X射线透照截面厚度变化大的工件时,底片黑度允许降低,但AB级最低黑度允许降至1.2。 ( )
6.14 管子焊缝双壁双影法透照时,焊缝影像的间距以3~10mm为宜,最大间距不得超过15mm。 ( )
6.15 长宽比小于或等于3的缺陷定义为圆形缺陷。长宽比大于3的缺陷的定义为条形缺陷。 ()
6.16 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制造的压力容器、低温压力容器、球形压力容器及焊缝系数取1.0的压力容器,其焊缝表面不得有咬边。 ( )
6.17 底片评定的宽度一般为焊缝本身及焊缝两侧热影响区的范围。( )
6.18 钢制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中的缺陷可分为裂纹、未焊透、未熔合、条形缺陷和圆形缺陷五类。( )
6.19 按标准规定,压力管道环向对接焊接接头的缺陷,按性质可分为裂纹、未熔合、未焊透、条形缺陷、圆形缺陷、根部内凹和根部咬边共七类。 ()
6.20 按标准规定,钢制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中的缺陷按性质可分为裂纹、未熔合、未焊透和条形缺陷等共四类。 ( )
6.21 双壁透照,缺陷评定所依据的厚度为T。 ( )
6.22 标准规定,钢制承压设备I级和Ⅱ级对接焊接接头内不允许存在裂纹、未熔合、未焊透和条形缺陷。 ()
6.23 标准规定,钢制承压设备Ⅱ级和Ⅲ级对接焊接接头内不允许存在裂纹、未熔合和未焊透。 ( )
6.24 圆形缺陷长径大于或等于1/2板厚时应评为Ⅳ级。 ( )
6.25 钢制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条形缺陷处于同一直线上,且相邻缺陷的间距小于或等于较长缺陷长度时,应作为1个缺陷处理,且间距也应计入缺陷的长度之中。 ( )
6.26 钢制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中,在圆形缺陷评定区内同时存在圆形缺陷和条形缺陷时,应进行综合评级。 ( )
6.27 局部射线检测的底片在界线标记以外的缺陷也应评定。 ( )
6.28 底片有效评定区是指两搭接标记之间为长,焊缝本身加焊缝两侧5mm为宽的范围。( )
6.29 对于单壁外透照100%检测的环向对接焊接接头而言,当底片端部有条形缺陷时,应将该端搭接标记与相邻底片上的搭接标记重叠接长观察评定。 ( )
6.30 对于源置于曲面的中心作周向100%检测的环向对接焊接接头而言,当底片端部有条形缺陷时,应将该端搭接标记与相邻底片上的搭接标记重叠接长观察评定。 ( )
6.31 有一母材公称厚度T为24mm的钢制容器,按图样要求,焊接质量≤Ⅱ级为合格,在平行焊缝的一条直线上有两组条形缺陷,单个尺寸小于1/3T,其总长分别为21mm和l0mm,在12T的焊缝长度内仅有此二组条形缺陷,该底片应评为不合格。 ( )
6.32 在T=4mm的钢对接焊接接头的底片上,仅有3mm和2mrn的条形缺陷,且处于平行焊缝的一直线上,其间距8mm,该片应评定为Ⅲ级。 ( )
6.33 在T=3mm的钢对接焊接接头的底片上,有长度6mm和2mm的条形缺陷处于平行焊缝的一直线上,间距10mm,该片应评为Ⅲ级。 ( )
6.34 在T=14mm的钢对接焊接接头的底片上,仅有6mm和7mm平行焊缝的两个条形缺陷,其间距为4mm,两个缺陷在长度方向的最小间距为l0mm,该片应评为Ⅲ级。 ( )
7.1 X、γ射线损伤生物细胞的过程就是电离辐射过程。 ( )
7.2 电离是物质原子或分子受外界影响失去或得到电子从而成为带电离子的过程。
( )
7.3 电离辐射是指由直接电离粒子和间接电离粒子组成的射线。( )
7.4 照射量是用来表征X或γ射线对空气电离能力大小的一个物理量,而吸收剂量表征受照物体吸收电离辐射能量程度的一个物理量。 ( )
7.5 照射量这个概念仅适用于X射线或γ射线对空气的效应。( )
7.6 不带电的X
CopyrightC 2009-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无损检测人才网 粤ICP备19133631号-1
地址: EMAIL:364759881@qq.com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