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渗透探伤的物理化学基础第一部分内容:
液体分子间作用力、表面张力、弯曲液面附加压强、细管现象
2.1 分子论
宏观物体由大量分子组成、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分子间存在互相作用力
分子动能、分子势能、物体的内能
气态、液态和固态
不同的物质介质相接触,出现界面。一般存在如下几种界面:
液--气界面、固--气界面、液--液界面和液--固界面。
人们习惯于把有气相参与组成的相界面叫表面,其他的相界面称界面。因此常称液--气界面为液体表面,固--气界面为固体、表面。
在液--气表面,把跟气体接触的液体薄层称为表面层。
在液--固界面,把跟固体接触的液体薄层称附着层。
表面层的分子,一方面收到液体内部分子的作用,另一方面受到气体分子的作用。附着层的分子,一方面受到液体内部分子的作用,另一方面,受到固体分子的作用。
2 .2 渗透探伤的物理化学基础-表面张力和表面张力系数
体积一定的几何形体中,球体的表面积最小。因此,一定量的液体从其它形状变为球形时,就伴随着表面积的减小。另外,液膜也有自动收缩的现象。这些都说明液体表面有收缩到最小面积的趋势。这是液体表面最基本的特性。
根据力学知识,液体能够从其它形状变为球形是由于有力的作用。把这种存在于液体表面,使液体表面收缩的力称为液体的表面张力。表面张力一般用表面张力系数表示。
表面张力系数α为任一单位长度上的收缩表面的力,也常称为表面张力。它和液体表面相切且垂直于液体边界。它是液体的基本性质之一,以牛顿/米(N/m)为单位。
一定成分的液体,在一定的温度下有一定的表面张力系数α 值。不同的液体,α 值是不同的。一般液体的α 值随温度上升而下降;少数金属熔融液体(铜、镉)的表面张力系数随温度上升而增高。容易挥发的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更小,含有杂质的α 值也小。
表面张力的产生机理:
液体分子作用间的作用力
液体表面层分子和内部分子互相作用示意图间图2-1。
分子作用半径r :分子作用力所能达到的最大距离,图2-1分子作用球:半径为r的球形作用范围。
在图2-1中,MN为液体与气体的分界面,A、B及C为液体中处于不同位置的分子。分子A处于液体内部,分子B靠近液体表面,分子C处于液体表面。分子B距液体表面MN的距离小于分子作用半径r,分子C距表面MN的距离为0,即分子作用球只有一半部分在液体内部,而另一半部分在液体之外。在液体之外,分子作用力就是液面上的气体分子对分子B和C的作用力,其大小与液体内分子作用力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在液体内部,分子B、C的分子作用球内的分子,对分子B、C的作用力较大,不能忽略。因此,分子B、C的合力不为零。合力R的方向指向液体内部。分子距离液面MN距离越小,合力R就越大。
分子A处于液体内部,在液体中有大量的其它分子处于分子A的分子作用球内,这些分子作用于分子A上的引力指向各个不同方向,总体上这些引力是互相抵消的,其合力为零。所以,在图2-1中,R1>R2>R3
综上所述,每一个到液体表面的距离小于分子作用半径r的分子,都受到一个指向液体内部的力的作用,而这些分子组成的表面层,即由表面分子及近表面分子组成的液体表面层,都受到垂直于液面而且指向液体内部的力的作用。这种作用力就是液体表面层对整个液体施加的压力,其实质是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液体表面越小,受到这种力作用的分子数目越少,系统的能量相应越低,系统就越稳定。于是液体表面有自行收缩的趋势。
另外,处于液体表面的分子,分布比较稀疏,表面分子间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样,就使得液体表面能够实现自行收缩。这些就是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机理。因此,液体分子间的互相作用力是表面张力产生的根本原因。
表面过剩自由能
表面过剩自由能是单位面积表面分子的自由能与单位面积内部分子的自由能的差值。
表面张力系数是单位液体方面的过剩自由能,常称为表面过剩自由能,它是将液体表面扩大(缩小)单位面积,表面张力所作的功。
界面张力与界面能
正如液体的自由表面具有表面张力与表面能一样,液--液界面与液--固界面等两相之间的界面也有类似的界面张力与界面能。
对于界面而言,两相之间的化学特点越接近,它们之间的界面张力就越小;界面张力值总是小于两相各自的表面张力之和,这是因为两相之间总会有某些吸附力。
同液体的表面张力一样,界面张力也有使其界面自发减少的趋势
CopyrightC 2009-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无损检测人才网 粤ICP备19133631号-1
地址: EMAIL:364759881@qq.com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