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186-8067-8570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检测检验技术

自动扶梯检测中应注意的几个细节问题

来源:无损检测人才网 时间:2012-08-24 作者:吕国强 浏览量:
文章概况:自动扶梯检测中应注意的几个细节问题 自动扶梯检测中应注意的几个细节问题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吕国强
摘 要:本文从自动扶梯现场检验的角度,提出了在检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通
过分析,阐明在现场检验要注重把握好重点,处理好一些细节问题。
主题词:自动扶梯检测 重点 问题
在实施自动扶梯检测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检验人员往往忽视一些细节。其实,每一
个细节,都是检验工作的重要部分,事关检验工作质量。把握不好细节,稍有不慎,就会影
响检验项目的完整性、正确性。下面就有关应注意的几个细节问题作简要讨论,供大家参考。
一、温度
检规明确规定对于自动扶梯的机房温度要求在 5-40 度之间。在日常检验中,大多
数检验人员按照检规的要求测量机房温度,本身没有任何异议。但是,随着检测要求的
不断提高和检验水平的提升,在不同场合对不同型号的扶梯进行具体检验时,对温度的
要求是不一样的。因此,检规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范围,在检验的实际操作中应避免
生搬硬套,必须结合具体情况灵活把握好温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检测中注意不断
思考和总结,找出一定的规律,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绝缘电阻的测量
检规要求脱开电子元件,然后在接线排上分别测量不同电路的对地绝缘电阻值。这
里想说的是,脱开电子元件只是针对带变频器的测量要求,同时,测量绝缘电阻之前必
须断开主电源电路,同时必须在维保人员的配合下才能测量绝缘电阻。
三、断相操作方法
检规要求先断电然后在主开关处或者进入控制柜处将电源相线顺序调换,再送电时相
序继电器有指示,而且启动时不能动车,在此基础上再将电源线逐相断开,相应的逐一
试验。但在日常检验中,检验人员往往容易忽略做断相试验时逐一断开每根相线的试验,
只是断其中的一根做试验,然后就结束了断相检测。这是有违检规的,必须加以重视。
四、照度计测量方法
检规要求测量自动扶梯的亮度,分室内和室外,其对亮度范围的要求也不一样。因46 协会之窗

此,自动扶梯在测量亮度的时候,应该分别在扶梯的上下位置测量,这样才会准确。然
而,有的检验人员在检测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只测量一个位置,忘记应该上下位
置都应该测量,这样的平均值记录当然不够准确。
五、工作牌规范佩戴
检规要求现场检验时主动出事工作证,佩戴工作牌。实际工作中,不少检验人员忽
略了这一规范要求,往往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才按规范要求佩戴工作牌,这是不容许的。
当然,佩戴工作牌要注意操作时的自身安全,这就需要检验人员自觉遵守规范的工作流
程,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工作。
六、自动扶梯梯级下陷的检验
在自动扶梯的检验项目中梯级下陷的检验属于安全回来的一个重要项目。我们所依
据的检验方法就是按照检规的要求事先拆卸一个梯级,然后检修启动扶梯到达梯级下陷
开关所在处停下,手动拨动开关,再启动扶梯看是否可动。这里想强调的是,检规虽然
没有具体说明,但从检验的角度,应该是先做自动扶梯的制停距离的检测试验,然后再
通过测量梯级下陷的开关位置和梯级档杆之间的距离,用此测量的距离与制停距离进行
比较,只有在前者小于后者的前提下,我们做梯级下陷的试验才能是有效的。
七、检验顺序的合理安排
按照检规的要求自动扶梯的检测应该是从机房开始检测,然后逐项检测。但是经
过多年的现场检测实践,扶梯的检验项目分机房、围裙板、下机房(转向站)以及扶梯
周围环境几大块,如果按照检规的流程检验,往往会容易造成检验的混乱,也会造成检
验项目的遗漏。合理安排检验项目的顺序,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也会方便检验,这
就要求检验人员要有一定的现场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方能做到检验工序的流畅。
八、看图检验
检规要求我们在平时的现场检验过程中应该第一步是看图,只有在看懂图纸的前提下
才能提高我们的检验能力。因为从检规的要求看,不论是做断错相的检测,还是接触器的
检测,或是其他电器开关的检验,都要求在查看图纸的前提下找到相应的检测点,然后进
一步进行相应的检验。因此看懂图纸对我们的检测工作来说是很重要的,也是检验一个检
验人员的水平高低的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多看图多学习,多比较各种梯形
的不同之处,慢慢的培养看图识图的能力,逐步提高自己的检验水平。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分享到:
相关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
客服服务热线
186-8067-8570
8:00-22:00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C 2009-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无损检测人才网 粤ICP备19133631号-1

地址: EMAIL:364759881@qq.com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